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将举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
作者:365bet登录 发布时间:2025-10-26 10:12
10月24日上午,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津南区专题会议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津南区区长杨浩、津南区发改委主任葛荣奇、津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詹珏、海角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东凯、会展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张国彦出席会议,介绍津南区高质量完成“十一五”目标和活动情况 “十四五”,并回答了媒体关心的问题。 杨浩介绍: 一是首都周边绿色生态标志区高标准提升,天津“绿谷”更加稳固。努力改善环境质量。我们将把努力保卫蓝天、碧水、纯净土壤,完成钢铁、垃圾焚烧等重点行业脱硝处理设施升级改造,修复雨污管道147公里,修复河道92公里。与“十三五”末相比,PM2.5年均浓度改善18%,重度天数下降85%,城市水质指数改善22%。着力推进绿色转型。聚焦产业生态和生态工业化,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转型。煤炭消费量较“十三五”末下降29.5%,1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供应链管理企业,新建民用建筑达到100%绿色标准,大宗物料清洁运输比例达到25.5%。90%。加强生态建设。坚持“保护+、建设-”的原则,有效运用绿屏,适度有序建设旅游体验、生态康养等产业,打造“古水·孙庄”、月桥文化仓等农文旅一体化项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功创建,蓝绿空间占比65%。 4条旅游线路入选国家乡村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 二是打造京津冀地区高水平创新发展集群,做强天津“智慧谷”。打造高能创新平台。持续深化海事“三合一”管理体制改革教育园区、天开津南园区、津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开津南园区累计落户科技企业734家,入驻园区321家。高效运营大学科技园、海棠众创街等创新载体,将开物新港置于南开大学毗邻,引进天津大学毗邻的天工碳湾项目,引进天开中韩村新品质生产力创新中心、侧云数字采购配送总部等优质项目。吸引高品质创新生物。积极开展和吸纳资金和技术创新创新资源,建设“敖北科技园”飞地创新中心,围绕合成生物产业与北京市昌平区、河北省秦皇高市开展深度合作,引进76项技术百度智能云、亚信科技等面向北京的企业入驻市场,实现更多百亿元竞价。华海轻科、费曼动力分别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天津大学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装置投入运行。加快推进以津南国投为龙头的“1+4”国企板块建设,津南国投成为天津市首家区县信用等级AAA级国有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8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21家。与“十三五”末相比,分别增加了419家和263家。全区有市场主体10.6万个,“四强”企业1583家,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9.2%和49.1%。打造高效创新生态系统。深化完善“1+x”政策体系,全面提升政务、科技创新、金融、商务、知识服务水平,营商环境第三方分析居全市第四位。我们提供入职、入住、户籍、招生等全环节服务,引进各类人才9000余人,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技能基地11个。技术合同转让金额突破44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列。 三是高效运营北方国际会展经济功能区,打造天津“商谷”更有活力。重点关注展会环节。遵循品牌展会、商业展会和固定自办展会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积极策划一系列“展览、会议、商务、演艺、竞赛”系列活动,持续优化“1+n+x”展会服务保障体系(“1”为统筹协调专项工作,“根据不同展会增加“X”专项保障服务保障) 成功举办2024年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大型展会170余场,参观人数超过620万人次,展览面积730万平方米。注重展览与产业的链接。遵循“办会展,为做事”的理念,着力补充、拓展、升级、打造连锁,努力打造大力发展会展服务、科技服务等重点产业,建立相关企业800多家。津南国投与荣成集团合作打造大宗商品第四方服务平台,展会综合经济带动效应达到1:7。与“十三五”末相比,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80.9%,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51%。注重会展城市联动。通过展会跟踪产业、城市发展,共同打造线上交易平台和线下消费场景,积极培育启动经济、直播经济、平台经济、电商流,聚集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消费流。利用生态会客室,建设国华路与天津大道立交工程加快推进。打造“13+1”特色街区布局,万豪、喜来登等30余家品牌酒店入驻,深圳特色广场二期、绿地国展数字产业港等重大商业项目顺利推进。 四是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优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让天津“欢乐谷”更加富裕。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深化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规划智能化管理、大城市群众化管理,扎实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评审。城市更新升级有序实施,鲜水谷车库宿舍区等城市更新项目落地推出前。地铁1号线、6号线正在建设中,新增公共菜市场8个,建成袖珍公园15个,安装节能灯1.1万盏,改造老旧小区84.1万平方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升级高标准农场3.1万公顷,小站水稻种植面积增至6.2万公顷,小站水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通过验收,6个村被评为市级振兴示范村,成功创建全国“四好乡村路”示范县。民生福祉不断扩大和改善。全心全意实施10项民生工程,打造“三微四景观”民生工程2800余项。发放就业创业补贴3.6亿元,新增就业9.8万人。建成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食堂195个,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发放低保、特困等救助资金3.8亿元。社会活动蓬勃发展。新建和扩建学校 10 所,新增学位 22,000 个。引进天津南开中学、天津市第一中学、天津市实验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成功打造国家级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区。津南医院二期及中医医院新址建设已开工。主要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5.2%,区域紧密医疗共同体全面建成。超过1000种文化文体活动不断举办,格谷宝剑节、半程马拉松等“进才南看”系列活动丰富多彩。 下一步,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有责任、敢干、稳妥,把筹备上合组织峰会产生的强劲发展切实转化为高交流发展的强劲动力。我们将确保“十四五”规划好、谋划好“十五五”规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与中国共同谱写天津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日报天津记者站 严东杰 WS68FCCB8DA310C4DEEA5EE33F https://tj.chinadaily.com.cn/a/202510/25/ws68fccb8da310c4deea5ee33f.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电话
020-66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