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多收,四季增收!陕西平利广佛镇:“水稻
作者:365bet体育投注 发布时间:2025-11-03 10:08
金秋十月,陕南安康市平利县广佛镇的田野里一片丰收景象。收割机停收收割稻子,村民忙着插秧,游客欢声笑语的农家乐……作为县内富硒粮油大县,广佛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着力“提高土地效率、增加粮食产量、增加村民收入”。主要目标是创新探索“水稻+”生态循环模式。通过稻虾轮作、稻油轮作、农旅融合等多种路径,将稻田变身“聚宝盆”,描绘出产业大众、生态优美、村民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稻虾轮作:利用水利实现“双丰收” 10月22日,稻虾轮作基地在广佛镇松河村,两粒稻谷正在轰鸣作响。饱满的稻穗被快速切割和脱粒。金黄的大米不断涌入运输车,空气中弥漫着新米的香味。这是广佛农村建设服务有限公司试点稻虾轮作模式以来首次收获水稻,标志着当地农业探索“一水两用、一田两收”的初步成功。 时间回到2024年底,广佛农村建设服务有限公司转让。 “上半年养虾,下半年种水稻,不仅可以保持土地闲置,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还能增加收入。”该公司党支部书记王贤利表示,今年基地小龙虾产量达到1.2万公斤,通过网络直播、市场批发、电话下单等方式,供不应求。其他渠道。仅此一项收入就近16万元;销售水稻产量16万公斤,综合效益超过传统单粮种植。 水稻轮作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让周边村民实现了“上门干活”。松河村村民梁德云负责照顾基地的虾苗。他白天巡塘喂虾,在格耶斯值班。短短3个月时间,他就赚了1万多元。据统计,基地投入运营以来,已带动周边100多人外出务工,人均收入增加3000多元,真正让村民分享了产业发展红利。水稻收割工作已完成,基地已开始晒田植草,为明年3月份的蜡笔苗做好准备,确保生态循环模式继续运行。 稻油轮作:土地不停耕拓增收之路 金秋收获的余温尚未褪去,广佛镇的田野里已经开始了秋冬播种的忙碌节奏。 10月25日,在闹阳坪村260亩稻油轮作种植基地,村民分工齐心,整地、挖沟、移栽油菜苗。这是一片忙碌的农耕景象。 “在基地工作,离家近,一年四季都有工作,一个月能挣4000元,比在外面打工方便多了。”村民刘世明一边转移油菜苗一边笑着说道。他在基地工作三年了,稳定的收入让一家人的生活更有保障。 “稻油轮作的最大优点是‘土地永不休息’,每公顷土地一年可收获两次,不仅保证了粮食安全,还增加了收入。基地负责人郭庆波算了一笔账,一公顷土地可产水稻900公斤,油菜籽200公斤。 2024年,基地水稻产量将达到23万公斤、油菜籽4万公斤以上,总收入70万元。同时,基地常年提供劳务800余人次,缴纳劳务费12万余元,成为村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平台。 广佛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王毅介绍,稻油轮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传统的大田单茬种植很容易造成季节性闲置,而稻油轮作则可以让土壤全年‘不断轮作’。”王毅指出但水田和旱地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农作物秸秆还田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提高油菜籽和水稻的品质。目前,广佛镇已推广水稻种植面积3800公顷,油菜种植面积1.2万公顷,其中已达1400公顷。随着农业科技走进一线,推进技术进步、解读惠农政策,越来越多的大户和村民加入轮作队伍,让“一公顷地赚两季钱”成为现实。 农旅融合:以稻为媒,助力城市文化旅游 “昨天订了两桌客人,所以需要赶紧打扫包间,准备新鲜的食材。” 10月23日上午8点左右,八角庙村民周秀兰广佛镇村里忙忙碌碌,准备除尘、扫地、包房结婚,然后进厨房准备食材。今年年初,他投资20万元,将自家的二层楼改造成“秀兰农家乐”。夏季生意最旺的时候,每天都有外国游客前来参观。预计今年他的收入将超过8万元。 周秀兰收入的增加,离不开八角庙“以稻为媒”的农业综合发展道路。近年来,该村依托自然这一生态和农耕文化资源,流转土地260公顷,形成集体稻田,以“村集体+水稻+农户+活动”模式打造综合稻田体验区。从“秀兰农家乐”步行3分钟,有错落有致的稻田路、特色打卡点、观景亭、群众站水上游乐项目、烧烤区、卡拉OK设备等配套设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体验。 “我们不仅要让游客看到稻田,还要让他们体验农耕的乐趣,感受乡村的烟火。今年,来自安康、西安的游客络绎不绝,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 夜幕降临,体验体验区的灯光一盏盏亮起,七彩光影倒映在金色的稻田上。动感的音乐响起,村民们在舞台上跳起广场舞,游客可以漫步栈道或品尝农家菜,热闹的场面展现了乡村的活力。从稻虾米油纺增产业增收,到农旅融合创新业态,广佛镇以“稻米+”为笔,不断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在群山环抱的土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秦峰|吴永杰) WS690716C0A310C4DEEA5EFA51 https://shx.chinadaily.com.cn/a/202511/02/WS690716C0A310C4DEEA5EFA51.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电话
020-66888888